
Web3 项目在出海本地化推广中经常面临一个难题:预算有限,如何提高投放的边际收益(ROI)? 本文提出国家、 赛道 、渠道、三维策略模型,从市场选择、项目赛道和营销渠道三个维度入手,在预算不增加的情况下撬动本地化增长。我们将结合最新数据对 亚洲、土耳其、东欧 三大区域市场进行对比,剖析 GameFi、DeFi、基础设施 不同赛道在各地的表现偏好,并评估 加密媒体、KOL、广告平台、社区活动 等本地化渠道对 B 端和 C 端目标的影响。以及我们该如何进行本地化营销?让我们开始!
市场差异:亚洲、土耳其、东欧的投放差异
首先是地域市场的选择。在Web3领域,各国用户的“热度”和“价值”差异很大。亚洲新兴市场(如越南、菲律宾、印度)近年异军突起:越南的人口加密货币持有率高达21.2%,是全球第二高的国家!菲律宾的Web3参与度也非常夸张——在MetaMask活跃用户数上,菲律宾排名全球第一,越南第三,印度第六。这些国家年轻人多、数字化程度高,社区异常活跃。据调查,大约76%的越南持币者会根据朋友或社区意见投资,可见口碑相传的力量之大。我亲眼看到越南和菲律宾的用户为了抢空投、参与社区活动有多拼,真的是把“薅羊毛”玩出了热情。这种草根热情使东南亚成为很多Web3项目率先起量的首选市场。
土耳其这两年也是不可忽视的宝地。受恶性通胀影响,土耳其民众对加密避险有刚需——据统计,土耳其加密货币持有率在三年内从16%飙升到近40%人口,每五个人就有两个持有加密货币!甚至有人说土耳其稳坐全球加密用量Top4。我们去年11月去伊斯坦布尔参会,短短两周内有将近300场大小区块链活动,来自全球各地的从业者都飞过去“朝圣”,场面火爆程度让很多见惯大场面的老鸟都瞠目结舌。
可以说,土耳其市场热度奇高,用户对加密产品的接受度因为现实需要而非常主动。不过土耳其用户关注点偏金融属性——大家更关心稳定币、保值增值,而不只是新奇好玩。
东欧国家(如乌克兰、波兰)则是另一种风貌。乌克兰原本就是技术人才辈出的国家,这几年因为战乱反而加速了加密的普及:约有超过600万乌克兰人涉足加密,差不多占全国15%人口,在欧洲名列前茅。战争期间,很多乌克兰人用加密接收国际捐助、保存资产,Crypto几乎成了金融生命线。东欧用户整体上技术素养高,很多人本身就是程序员或创业者,对新技术不陌生。但像波兰这些国家,日常加密用户比例相对没那么夸张,更多还是投资爱好者和技术圈子在玩。总的来说,东欧市场用户质量高、专业度强,但用户规模相比亚洲要小众一些,增长更多来自实际应用需求(比如乌克兰人是真拿稳定币救急)。
说到这里,你可能想问:那在哪些市场投放更划算?这里有个规律:发达市场(如西欧、北美)获取用户成本高,但用户价值也高;新兴市场(如亚洲新兴国、土耳其等)获取用户成本低、量大,但留存和变现需要运营去提升。也就是说,同样1美元广告费,在越南也许能拉来5个用户,在美国可能只能拉来0.5个用户,但美国来的可能是土豪愿意长期投入的。这是一种此消彼长的格局。聪明的做法是各市场各取所长、错位投放:比如游戏类项目就把大头预算倾斜给越南、菲律宾这些游戏热情高涨的地方获取用户基础,同时在欧美做一些品牌宣传预热;DeFi类项目则侧重在欧美建立可信度,在亚非拉这些刚需市场吸引增量用户。无论投哪,都需要记得本地化是基础——语言要当地话、内容要接地气、合规要注意,这样才能提升用户信任度和参与度。总之,在市场选择上,多分析各国数据和特点,动态优化投放比例,才能把有限预算的ROI抠到最高。
您的项目类型更适合在哪个国家投放?
再来说赛道(项目类型)。你手上的项目属于GameFi游戏类、DeFi金融类,还是区块链基础设施类?不同国家的用户胃口可不一样。GameFi(链游/元宇宙/NFT游戏)在东南亚那是如日中天。我第一次了解Play-to-Earn模式就是被菲律宾的小伙伴震惊到:原来打游戏还能当正经工作养家!像 Axie Infinity 这种链游爆火,让无数菲律宾、越南玩家涌入加密游戏,把东南亚变成了全球Web3游戏的最火热区域。过去一年东南亚上线了30个链游平台,吸引了500万新用户加入——很多原本不碰加密的人,因为游戏开始用钱包、攒代币。当年菲律宾有些大学生打游戏赚的钱比父母工资都高,GameFi简直改变了生活。所以如果你的项目是游戏类,在菲律宾、越南这种地方推广,会得到非常热情的响应:玩家愿意花时间研究咋玩赚币,社区还会自发帮你传播。
但是反过来,在一些相对成熟的市场,GameFi可能没那么被当回事:比如在土耳其,大家忙着对抗通胀保资产,可能就没有东南亚玩家那种“边玩边赚”的强动力;在东欧,游戏玩家也有,但他们更倾向于把Crypto当投资或技术来看待,不大会指望玩游戏改善生计。所以GameFi赛道在不同国家冷热不均,推广时要挑对地方。
DeFi和金融类项目的地缘差异则几乎和GameFi反过来——越是经济动荡、金融体系欠发达的国家,用户越需要你的产品。比如土耳其,里拉狂贬值、年通胀动辄几十上百%,老百姓纷纷买USDT避险,导致土耳其的稳定币购买量一度占到全球第一,据说2023-2024年间土耳其买稳定币花了相当于GDP 4%以上的钱!老铁们真是把DeFi当救命稻草。我在当地也发现,土耳其用户对借贷、DEX这些话题非常感兴趣,聊起收益farm眼睛放光,因为这直接关系钱袋子。
同样道理,印度、越南、菲律宾这些大量无银行账户人口的国家,DeFi提供了传统金融外的选择:便宜的跨境汇款、无抵押贷款、稳定币理财等,在当地很有市场。官方数据显示菲律宾只有约30%成年人有银行账户(很多人连银行门都没进过),但菲律宾和越南的MetaMask活跃用户却名列全球前茅——大家直接“越级”跳过银行,用上了Web3钱包,可见DeFi等加密应用正填补这些地方的金融空白。相比之下,东欧用户用Crypto更多是投资和科技驱动,不过乌克兰战争也让很多人开始用稳定币和BTC自保,DeFi捐款渠道也派上了用场。此外东欧的技术社群对去中心化金融理念相对熟悉,像乌克兰本土还孵化出不少DeFi和区块链初创公司。所以DeFi项目在新兴市场容易一下子获取海量用户(大家有刚需),但也要注意用户教育和风险提示;而在成熟市场,用户体量虽小一些,却更懂价值、愿意长期投入。
基础设施/工具类(比如公链、协议、开发者平台)项目在各国的接受度差异更微妙一些。这类项目往往技术门槛高、离普通用户远,所以一般大众不太关注底层技术,倒是开发者生态好的国家会比较买账。举例来说,印度、乌克兰这些国家工程师多、创业氛围浓,对新L1链、新开发工具会表现出兴趣——印度的Web3开发者人数全球第一梯队,出了Polygon这样的明星项目,本土投资人也特别青睐基础设施赛道。据统计,印度Web3初创公司拿到的风投资金里,流向基础设施领域的是最多的。这意味着在那里搞技术布道、办黑客松容易找到听众,优秀开发者社群能帮助项目成长。但如果你跑去菲律宾、印尼这种偏消费级市场,大谈技术革新,估计下面一片问号脸——当地用户更想听“我能赚多少钱”“对我有什么用”,不会关心你TPS提高了多少。
由此我们可以思考做基础设施项目的,要把国家维度考虑进来:开发者多的地方(印度、东欧等)可以主推技术卖点,用户为主的地方(东南亚、土耳其等)就要下沉一步,强调你项目对用户的好处(比如更快更便宜、未来空投机会等等)。基础设施项目如果在C端市场做推广,我的经验是借助应用场景去切入会更有效——比如你是做一个链,那就多联合该链上的热门DApp一起在当地搞活动,用实际应用来带出你的底层技术,否则纯讲技术很可能无人问津。
总之,不同赛道在不同国家有不同天花板。GameFi看东南亚,DeFi瞄准高通胀和欠发达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抓住技术人群。投放时先评估项目属性与各国市场契合度,再决定重心放哪,才能事半功倍。如您想要询问您的社交媒体本地化营销让我们聊聊。
新闻媒体、KOL、广告平台、线下活动该如何选择?
最后一个维度是宣传渠道的选择,包括线上媒体宣传、KOL网红合作、数字广告投放、线下社区活动等。不同国家用户获取信息的渠道和对宣传手段的信任度差别很大,踩对节奏才能有效触达。
本地加密媒体:在一些市场,本地语言的加密新闻媒体或论坛非常关键。比如泰国有不少专门面向投资者的泰语加密资讯站,泰国用户社交媒体日均在线全球领先,几乎全民刷Facebook。很多泰国投资者都混迹于Facebook上的加密投资社团,每天看消息。所以如果要打泰国市场,在当地主流媒体上弄些泰语报道、在Facebook上投放泰语内容广告,效果会不错。再如越南,Facebook同样是国民级平台,许多越南用户通过Facebook加密群组获取项目动态,所以项目方最好经营一个越语官方粉丝页,经常更新贴文。反观土耳其,因为加密受众广,主流财经媒体也时常报道币圈消息,但土语内容的权威报道依然能增强信任——我见过有项目在Cointelegraph土耳其站出新闻,立刻在当地社群引起关注。东欧这边,乌克兰和波兰都有自己的加密新闻网站和Telegram频道,用母语报道国际行情和本地政策。如果你的消息能登上这些本地媒体头条,无疑能快速获取信任背书。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往往需要专业PR公关或本地合作伙伴牵线,否则贸然联系人家媒体,可能语言不通、调性不符,费力不讨好。
KOL(网红意见领袖):几乎所有市场做Web3营销都绕不开KOL,但各国用户喜欢的KOL类型不一样。越南的用户偏好专业型KOL,他们希望从KOL那里学到新知识而不是听硬广告——越南很多知名KOL会在YouTube、Twitter开设频道,深入分析行情、科普项目,内容干货满满。社区成员也爱听这一套,觉得KOL既亲切又专业,信任度很高。泰国的头部KOL则有点“企业家”风范,喜欢在正式场合发表见解,树立权威形象,因此泰国观众也更信赖有社会认可度的KOL。当然泰国也有走娱乐路线的加密KOL,会在TikTok/IG上发搞笑短视频科普,把复杂概念讲简单,以吸引年轻粉丝。
菲律宾和印尼的KOL生态更多元,很多项目会找当地YouTuber或者Telegram频道主合作,用本地语言介绍项目,形式可能是直播试玩、AMA问答、有奖转发等等。印尼因为TikTok用户世界第一,甚至出现了专门在TikTok上带货NFT、教炒币的网红。一句话:选对KOL等于事半功倍。想打动哪个国家的用户,就找那个国家用户信任的人来帮你说话——越南找懂行情的分析师型KOL,印度可能就要找能讲当地方言的社区领袖,土耳其最好物色在币圈有公信力的老炮儿(比如当地一些早期比特币布道者,在圈内很有号召力)。值得注意的是,要防止踩坑:一些国家KOL市场水分大,花钱找了“网红”结果对方买粉刷数据。所以多请教本地资深人士,挑选真正有影响力而非只看表面粉丝数的KOL合作。
广告投放平台:主流的数字广告平台(Facebook、Google、Twitter(X)、TikTok等)在不同国家的有效性和合规也不同。比如Facebook在东南亚影响力巨大,像泰国几乎人人刷FB,所以在泰国做投放,FB Ads是很直接的渠道,可以精准定位到相关兴趣用户。但是要注意广告政策:Facebook和Google对加密广告管控严格,未经许可的代币融资广告可能被拒。所以常见做法是软性引流:比如投放一篇介绍区块链趋势的文章链接,引导用户关注,再在落地页或社群里转化。Twitter在土耳其、印度这些地儿也有大量加密用户,我发现土耳其的加密话题经常冲上全球趋势榜,Twitter上好多土耳其散户在蹲消息。所以在这些市场,Twitter广告和话题运营值得一试,不过Twitter广告成本相对高,而且文本为主的形式更适合已经有一定认知的群体,不如短视频那么抓眼球。TikTok在年轻用户多的国家效果拔群,比如印尼用户有一半在刷抖音短视频,平均每月用时全球第一。
如果项目适合做点有趣的视频内容,那在印尼、菲律宾用TikTok Ads能获得很高的浏览和互动。我曾经把一个NFT游戏的宣传视频投放在印尼TikTok,两周涨了上万白名单注册,性价比相当高。但反过来,在一些对短视频不感冒的市场,TikTok投放就不见得划算。本地渠道也不可忽视:有些国家有自己的社交/消息应用,比如泰国的Line、印度的ShareChat等,虽然覆盖面不如全球平台,但能触达到一些特定人群。总之,广告平台的选择上,要根据当地人线上行为习惯来。哪里人多、注意力多,就往哪倾斜预算。
线下社区活动:别以为Web3推广只是线上天下,在很多市场,线下活动的作用相当大,尤其对于建立信任和深度连接。还记得我前面提到的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区块链月吗?20天几百场活动,是真把全国乃至周边的加密爱好者都聚起来了。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你能赞助一场活动、上台讲几句,马上就能收获一批铁杆粉丝。东南亚的线下氛围也很火热,像越南每年都有大型区块链峰会,几千上万年轻人跑会场听演讲、逛展台,我参加过一次越南峰会,被观众的热情震撼——很多小白用户现场才第一次摸冷钱包,但那个求知欲真让人感动。
印度这类开发者众多的国家,线下黑客马拉松、创客大会是接触优秀开发者的好途径,Polygon当年就是在本土Hackathon上培养了社区。波兰、乌克兰这些地方,线下聚会更偏技术沙龙,规模可能不大但质量高。我有位朋友做基础设施项目,他们在华沙搞了场小型Meetup,来了几十个当地开发者,结果后来其中有人成为他们社区贡献者。可见针对技术受众,小而精的线下交流也很有效。需要注意的是,线下活动成本相对高(场地、物料、差旅都要钱),所以要挑“性价比”最高的市场做。判断标准是:当地社群有没有自发聚会的热情?活动能不能持续转化为线上社区?例如在越南和土耳其,人们本来就爱扎堆办活动,那你顺水推舟参与进去,后续很容易沉淀粉丝到Telegram群里继续互动。但要是在一个社区文化还不成熟的地方硬搞线下,可能大家吃吃喝喝完就各回各家,效果有限。所以线下这招要用在刀刃上,在对的国家用对的形式,才能为项目锦上添花。
综上,无论媒体宣传、KOL营销、线上广告还是线下活动,都要因地制宜。在一个国家有效的渠道组合,换个国家可能水土不服。经验法则是:跟着用户走——用户爱看什么平台、信任谁、出没在哪儿,你的营销触角就伸向哪里。同时,各渠道也要联动起来形成合力,比如“社交媒体话题 + 本地KOL讲解 + 社群讨论接力”这种组合拳,用多渠道交叉引流,效果会比单打一种渠道好很多。我通常会把官网、Twitter、Telegram、媒体稿等内容同步规划,确保不同渠道传递出的核心信息一致又互相补充。这样用户不管在哪接触到你,都能形成完整认知,还能在各平台之间跳转加深印象。归根结底,渠道维度优化的核心就在一个“贴近”二字:贴近用户习惯,贴近本地文化,贴近圈内生态去做营销。
我们该如何进行本地化营销?
我们的文章分享过很多营销知识,我们一直都更想用一个实际的调优案例,把国家、 赛道 、渠道三维组合的威力串起来。想象我们现在有一个GameFi链游项目,预算有限,起初可能想着各国市场都撒点儿,哪个蹦出独角兽算哪个。我们当时就是这么干的——在菲律宾和土耳其各投了一笔,用同样的广告素材在Twitter上打推广,想着这俩地儿Crypto氛围都挺热,应该都会有戏。结果狠狠上了一课:菲律宾那边效果炸裂,推文一出配合当地游戏公会KOL带动,报名抢内测资格的人蜂拥而至,Discord社区一周涨了好几千人;反观土耳其,同样的内容用英文推送,反响寥寥,几个礼拜下来转化寥寥无几。为什么?赛道和渠道错配了!菲律宾玩家本来就对P2E游戏兴趣浓,一看到有游戏能赚钱,加上当地KOL用母语在社区一吆喝,大家自然愿意试。但土耳其用户关注点更多在资产升值保值,对纯游戏赚钱未必感冒,加上我们没用土耳其语、本地社群也没覆盖到,人家看不懂不信任,不冷场可能才是件怪事。
意识到错配后,我们立即展开修正:首先调整国家重心,把原本投给土耳其的一部分预算赶紧追加到菲律宾和越南,因为数据证明这些市场GameFi转化更高。赛道方面,我们重新梳理土耳其用户需求:他们关心的是抗通胀理财,于是我们换了个思路——突出我们游戏里的代币经济和收益机会,而不仅是好玩。具体做法是联系了一位土耳其本土KOL,请他用土语做了一场YouTube直播,主题不是“来玩游戏赚钱”而是“这个游戏代币是否有投资价值?”,深入分析了代币模型和长期收益,并现场演示如何用当地交易平台购买/提现。这一下戳中了土耳其受众的痛点,直播反馈很好,很多观众提问细节,直播后的两天我们官网来自土耳其的访问量激增。
与此同时,我们也调整渠道:除了Twitter,我们开始经营土耳其的Telegram社群,用双语管理员解答问题;还找机会在当地一家加密媒体上发布了一篇土语深度评测文章。有了这些本地化操作托底,土耳其市场终于被盘活:虽然进来的用户量不如东南亚猛,但个个比较有黏性,还有人成为了社区版主,开始帮我们传播。
当土耳其这边止跌回升、东南亚那头高歌猛进时,我们就进入了“复现”阶段。尝到甜头后,我们把这一套打法举一反三:比如发现拉美很多国家跟菲律宾情况类似——经济不算发达、年轻人多、游戏文化盛行,于是我们又找了讲西班牙语的KOL,用同样的P2E卖点在哥伦比亚、委内瑞拉这些市场试水,果然也拉来了大批用户。错配-修正-复现,的精髓就是如此:先小范围试错,哪里组合不对劲赶紧调整,然后把验证成功的模式推广到更多类似市场。我们这个案例中,GameFi+东南亚+KOL社群的组合被证明高产,那就复制到别的游戏热门的新兴市场继续用;而土耳其这边摸索出的“金融视角切入游戏”的打法,以后也可以借鉴到其他高通胀国家的营销中去。通过这样螺旋优化,我们再不增加预算的情况下,实现了用户量和留存率的双提升——东南亚用户基数上来了,土耳其用户贡献的交易额也上来了,整体ROI比最初提高了一大截。
总结
作为Web3营销机构,我们体会最深的一点是:有限的预算逼着我们更聪明地花钱。与其到处撒网,不如根据国家热度差异调整市场投入,根据赛道契合度选择战场,再根据渠道习性精准触达。这样三管齐下,在预算不变的情况下也能撬动更高的边际收益。希望这些分享能给同行的我们一些启发。市场风云变幻,但用户始终在那里。亚洲的蓬勃用户红利、土耳其的狂热投资群体、东欧的深厚技术社区,各有各的机会等待被发掘。希望本文的深度分析和实战建议,能为市场经理人提供一些启发。
您可能还需要这些资源: 网站:https://chainpeak.pro/
官方推特:https://twitter.com/chainpeak
全球Kol资源群:https://t.me/globalcryptokol
全球Mod资源群:https://t.me/web3modglobal
与我们约定预约线上会议:https://calendly.com/chainpeak/30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