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开中国Web3市场:东南亚项目方必须掌握的五项核心策略

在过去几年中,东南亚成为Web3全球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尤其是越南和印尼等国家,在用户增长、开发者活跃度、项目孵化方面表现亮眼(东南亚Web3市场洞察报告)。但随着本地市场趋于饱和,越来越多东南亚项目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下一波增长机会,在哪?答案正越来越明确地指向——中国市场。根据 Chainalysis 的《2023年全球加密采用指数》报告,中国依然位居全球Top 10 活跃市场,用户在链上交互、交易所活动、任务平台参与等维度均表现突出。


与此同时,中文加密社区在X(原Twitter)、Telegram等平台聚集了数百万真实用户,形成了影响力集中、互动效率高、KOL信任度强的传播环境。一旦打入,项目品牌即可在短时间内实现指数级”曝光与用户增长。


正因如此,越来越多东南亚项目——尤其是GameFi、DeFi、Layer2等新赛道——开始将中国视为战略市场,通过中文KOL合作、本地社群建设、内容本地化传播等方式,探索全新的用户增长路径。但中国市场远非简单“复制东南亚打法”就能成功,它有自己的信任逻辑、表达语言和内容节奏。要真正进入中国加密市场,你需要一套理解市场、掌握节奏、执行到位的本地策略。接下来,我们将用五个步骤,为你还原一套东南亚项目进军中国市场的实战指南。


东南亚Web3项目打入中国市场的五步策略


第一步:构建本地化内容体系


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一步,不是翻译你的官网或白皮书,而是重新构建一套适合中文语境的内容体系。中国用户普遍不会主动阅读英文资料,而是更倾向于通过“图解+案例+教程”的方式来理解项目。内容不仅要“说中文”,还要“讲人话”。


你需要将复杂的产品机制和参与方式,转化为通俗、直接、有价值感的中文内容。例如:“怎么玩、怎么赚、值不值得参与”是大部分用户最关心的问题。内容形式可包括:X平台多图长帖、B站视频教程、TG中文说明图等。


目标是让用户在3秒内明白你是谁,30秒内决定是否参与,只有内容接地气,用户才会迈出第一步。建议由本地化内容团队或熟悉中文表达的营销机构来完成重写,而非简单的机器翻译。


✅ 第二步:与华语KOL合作


中国市场的用户认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谁说的”,而非“你说了什么”。与其反复自我介绍,不如让目标用户已经信任的中文KOL为你开口。KOL是连接项目与用户的关键入口,也是建立初始品牌认知最有效的方式。


你可以从10–20位垂直中文KOL中筛选出与你产品匹配的类型,如任务传播类(适合空投活动)、教程类(适合测试网交互)、策略分析类(适合DeFi产品)、娱乐型(适合GameFi/Meme项目)等。初期投放建议选择中腰部KOL进行测试,观察互动数据和导流效果。点击免费获取中文KOL名单!


通过KOL的多平台联动(X、Telegram频道、B站、小红书),可以在短期内形成“有人在说这个项目”的认知扩散,迅速打响声量。这一阶段也为后续社群建设和用户留存做好铺垫。


第三步:建立中文加密社区


有了认知之后,最关键的一步是“把感兴趣的用户留下来”。在中国市场,最常见的做法就是运营一个或多个中文Telegram群组,用来承接从KOL或内容中引导来的用户。


社群不仅是用户聚集的地方,更是“关系沉淀”的载体。你需要设置好社群管理机制,包括欢迎指引、FAQ文档、每日任务引导、社区激励制度等。运营者要能及时回应问题,保持日常互动节奏,并定期安排AMA、抽奖、投票等轻互动,激活社区活力。


一个有生命力的中文社群,会成为用户信任项目、参与互动、传播扩散的中心。在中国市场,没有社群,就等于没有基础盘。


第四步:制定合适的内容传播节奏


中国用户的信息接收偏好是“持续被提醒”,而不是“一次性被轰炸”。因此,项目方不能仅在上线当天集中投放,而应制定一套清晰的内容传播节奏,让用户在多个时间点、多个场景中反复看到你


内容节奏可以按照“冷启动 — 上线预热 — 正式上线 — 上线后跟进”四个阶段进行分层设计。每一阶段投放的内容主题不同:早期以任务和教程为主,中期以路线图和FOMO为主,后期则注重用户反馈、数据跟踪、收益展示等。


通过KOL持续输出、社群话题延伸和平台间同步分发(X + TG + 视频平台),项目品牌会在用户心中逐渐形成长期记忆点。这种“节奏感”正是中国市场最关键、最有效的品牌放大机制。约定线上会议,定制专属内容传播策略


第五步:联合本地化执行团队


中国市场的复杂性远高于多数海外市场。语言差异、平台机制、内容审核、文化习惯、用户节奏……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对海外项目提出了极高的本地化执行要求。一个人很难搞定,团队也不一定懂,找专业机构是最高效的方式。


建议选择熟悉中文区传播逻辑、有真实KOL与社群资源、具备内容执行能力的本地团队合作。从选人、写稿、压价、谈判、执行到数据分析,一体化完成,让你省时省力省预算。


ChainPeak Pro 就为多家东南亚项目提供中文市场落地支持,已帮助 ZKFair、Pendle、Tabi、Linea 等项目完成从冷启动到品牌认知的完整过程。如果你希望项目在中国真正“被看到、被参与、被记住”,一个熟悉市场的团队就是最可靠的合作伙伴。免费领取本地化团队联系方式


总结


对于东南亚Web3项目而言,中国市场既充满潜力,也充满挑战。这里拥有全球最庞大的一批链上用户群体、活跃度极高的社区氛围,以及极强内容传播力的KOL生态,但同时也存在文化隔阂、语言差异、平台习惯不同等诸多“不可复制”的本地化门槛。


简单模仿海外市场打法,不足以建立品牌信任;单点触达用户,也无法转化为长期参与。要真正进入中国市场,项目方需要从“认知建立”开始,逐步完成“内容重构 → KOL合作 → 社群聚合 → 节奏运营 → 本地执行”这一套链路清晰、节奏准确、执行落地的系统打法


而最关键的一点是——请不要把中文区当成一次性流量机会,而应当做成品牌长期经营的延伸阵地。中国用户对品牌的记忆,是通过“熟悉的表达 + 持续的互动 + 本地的推荐”逐步建立的。一旦建立好你的本地内容体系与传播网络,将获得极强的用户粘性和自然裂变力,成为你通往亚洲乃至全球更广市场的“跳板”。如果你已经在东南亚打下基础,并期待找到下一个爆发点,那么现在,就是布局中国区的最好时机。而你所需要的,不是单点投放的预算,而是一支了解中文用户、掌握传播节奏、拥有一线资源的本地伙伴。



常见问题答疑(FAQ)


Q1:中国市场的KOL合作预算大概是多少?需要多少起步成本?

A:华语KOL价格因粉丝量、内容形式和平台差异而波动较大。一般来说,中腰部KOL(1–5万粉丝)的X发文价格在100–300 USDT不等;若希望实现20–30位KOL的冷启动投放,建议预留预算在3000–5000 USDT起。如果配合社群建设和内容落地,建议准备6000–8000 USDT以上会更具系统性。


Q2:为什么不能只做X上的投放?KOL发文就足够了吗?

A:X是传播的第一波引流入口,但如果没有社群承接或内容延伸,热度极容易流失。用户需要更多“场景触点”才能形成真正的品牌认知。因此,推荐将KOL投放与Telegram社群、内容复用、小红书/B站等本地平台联动,形成全链路传播闭环。


Q3:我们团队没有中国成员,也不懂中文内容表达,该怎么推进?

A:你可以选择和像 ChainPeak Pro 这样的本地化营销服务方合作。我们提供“一站式中文区服务”,包括内容本地化撰写、KOL筛选与执行、社群搭建与运营、传播节奏设计、数据跟踪与优化,全程英文对接,项目方只需专注产品本身。


Q4:通过ChainPeak与东南亚KOL合作有哪些优势?

A:我们作为机构拥有批量议价能力,价格远低于项目方单独对接。长期合作还可享受定制套餐与年度折扣,节省30%以上成本。


您可能还需要这些资源:

查看影响者名单:https://chainpeak.pro/

官方推特:https://twitter.com/chainpeak

全球Kol资源群:https://t.me/globalcryptokol

全球Mod资源群:https://t.me/web3modglob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