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收藏|欧美加密项目进入中国市场的三大常见误区

中国拥有全球最庞大的互联网用户基础。截至2023年底,中国网民数量已达10.9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7.5%。如此庞大的用户规模和高度数字化的社会,使中国市场对任何Web3和区块链项目都具有巨大吸引力和战略价值。此外,尽管中国政府对加密货币交易采取了严格的监管措施,中国本土对区块链和Web3技术的兴趣依然高涨——例如据Chainalysis数据,中国加密投资者在2023年获得了约11.5亿美元的加密货币收益,全球排名第四。同时,中国政府与企业也在积极投入区块链技术:中国的区块链专利申请数量占全球总量的84%以上,体现出官方对区块链技术发展的重视。可以预见,中国区块链技术市场未来增长潜力惊人——有报告预测市场规模将从2022年的4.742亿美元飙升至2030年的718.99亿美元。


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在中国市场尤为贴切。许多欧美Web3项目在进入中国时由于认知偏差而碰壁。以下我们将结合最新数据、案例研究和专业建议,分析西方加密项目进军中国市场的三大常见误区,并探讨如何有效避雷,成功融入这一独特且巨大的市场环境。


误区一:低估监管环境的复杂性


不少西方团队误以为中国对加密项目的监管只是形式主义,或认为可以“打游击”绕开法规进入市场。然而事实是,中国政府对加密货币相关活动的监管非常严格且不断演进。如果项目方对政策环境缺乏深入理解,贸然行动,很可能触碰红线,导致项目受阻甚至被迫退出。早在2017年9月,中国即全面禁止ICO和法币与虚拟货币兑换业务。此后监管高压持续: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进一步宣布所有加密货币相关交易均属非法金融活动,并警告海外交易所为中国用户提供服务同样被视为违法。这一系列政策表明,中国官方严厉打击加密投机行为,防范金融风险。监管层之所以如此重视,是因为加密市场波动巨大,若任由全民炒作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这与政府“防范系统性风险”的目标相违背。此外,中国还在2021年整顿加密货币“挖矿”行业,以减少能源浪费和碳排放。可以说,在中国市场开展任何涉及加密资产的业务,合规是生存底线


总之,尊重监管、提前合规筹谋,是西方项目立足中国的首要前提。只有清晰界定“可为与不可为”,项目才能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并长期发展。



ChainPeak.Pro
Web3 网红营销-拥有全球10,000+ 各地区 Web3 KOLs 和 20,000+垂直媒体,资深营销专家为项目服务,将你的项目推向全球。立即联系。


误区二:沿用西方市场打法,忽视本地化营销和社区建设


许多欧美团队习惯了在Twitter、Discord、Reddit等平台运营社区,以为这些全球通用的渠道同样适用于中国市场。然而这是一个重大误区:中国的互联网生态与西方截然不同,存在“数字长城”(Great Firewall)的客观屏障,导致绝大多数本土用户无法直接访问海外社交媒体。实际上,中国有自己完整且庞大的社交媒体和沟通平台体系:微信、微博、知乎、抖音、B站等,其中微信月活跃用户高达13亿;微博月活跃用户也超过5.98亿。相形之下,加密货币用户使用Twitter不在少数(查看详细数据)。忽视本地化运营,等同于在中国市场失声,无法建立起用户信任。


某些国际加密项目因缺乏官方中文渠道,曾引发过沟通乱象。例如有海外DeFi项目在重大升级时仅通过英文媒体和Discord公告,中国持币用户因为语言不通和信息壁垒,未能及时理解更新内容,结果在社区中谣言四起,代币价格出现异常波动。这类案例虽未公开报道但在业内并不鲜见,背后反映的正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任缺口。反之,那些重视中国本地社区的项目往往更受欢迎。以太坊基金会早年就通过支持志愿者翻译白皮书、参与本土技术论坛等方式累积了大批中国开发者拥趸;波卡(Polkadot)等项目则聘请了中文社区经理,定期在微博和微信群发布更新。这些努力使项目在中国社群中建立了声誉,避免了“水土不服”。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大多数在华外企也非常重视微信营销:据统计,在华美资企业有88%使用微信进行市场推广。这说明无论B端还是C端业务,微信等本地平台都是触达中国受众的关键渠道。


针对中国独特的传播环境,西方加密项目需要制定有别于海外市场的本地化营销与社区建设策略:


所有对外内容要提供专业的中文翻译,避免生硬直译导致歧义。另外结合中国文化和热点来包装内容,例如在春节等节日推出特别活动或祝福,以表现对本地文化的尊重。同时关注国内权威区块链媒体/自媒体,在合规前提下争取报道或撰文科普。


借力KOL和社区领袖:善用中国本土的加密KOL(关键意见领袖)和行业社群资源。与有影响力的加密博主、技术极客合作举办AMA(问答会)或线上沙龙,通过他们的背书扩大声量。在中国,口碑传播的力量很大,有公信力的第三方评价有助于建立信任。此外,参加本地行业大会或线下沙龙(或以线上连线方式参与)也是融入圈子的有效途径,可以让项目方直接与中国受众对话,展示诚意。


总而言之,在中国市场“酒香也怕巷子深”。只有深入本地社交生态,主动发声经营社区,西方项目才能真正触达到目标受众,树立起品牌可信度和用户粘性,为业务拓展打下基础。相关文章:如何从0到1建立华语社区。


误区三:缺乏深度本地化和本地合作支撑


许多西方团队将进入中国简单理解为语言翻译和开通渠道,然而真正的本地化远不止于此。如果项目在运营思路和资源配置上“水土不服”,缺少本地伙伴支持,再好的产品也可能折戟沉沙。首先是语言与文化壁垒:中国的企业和开发者更习惯中文沟通,一份只有英文的白皮书或文档往往很难在技术圈流行。因此,没有提供完善的中文支持,本质上会限制项目在中国的受众面。其次是产品和体验的本地化:中国用户在习惯上与西方不同,例如UI设计偏好、更复杂的超级App式体验,以及对性能和并发的极高要求(考虑到中国海量用户基数)。若忽视这些差异,直接复制欧美版产品,往往难以满足本地用户期望。最后是缺乏本地合作伙伴:在中国的商业环境中,人脉和合作网络至关重要。海外项目如果没有可信的本土合作伙伴(无论是渠道分销、技术集成还是官方机构支持)。


为避免浅尝辄止的本地化误区,西方加密项目应从组织、产品、合作多个层面全方位“入乡随俗”:


全面产品本地化:提供完整的中文版产品和技术支持。包括界面汉化、中文使用文档和FAQ、中文SDK/API说明等,降低本地开发者和客户的使用门槛。优化网络架构,如考虑在大陆部署节点或CDN加速,解决访问延迟和吞吐压力。


总之,真正的本地化意味着从语言到技术再到商业关系的全方位融入。欧美Web3团队需要放下“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心态,多从中国用户和伙伴角度出发思考,才能制定出切实有效的落地方案。深耕本地、与本土力量合作,方能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加密市场获得长足立足点。



总结


中国市场对于欧美B端Web3项目而言既充满诱人机遇,也布满看不见的陷阱。要想有效进入并长期耕耘这一市场,项目方必须摆正心态,避免跌入以上三大常见误区。首先,要敬畏监管,在政策框架内探索商业模式,以合规稳健为前提开拓市场。其次,要用本地化的方式沟通,深入中国的社交和社区生态,搭建可信赖的品牌形象。最后,必须扎根本土,无论是在团队、产品还是合作网络上都融入中国环境,打造“本地人”的信任感。


正如数据所示,中国的加密货币用户正快速崛起,潜在市场规模未来有望领跑全球。那些能够正确认识并避开误区的西方项目,将有机会分享这一波红利。相反,依旧我行我素者,则可能与这片沃土失之交臂。综上所述,成功进入中国市场的秘诀在于:尊重差异,积极适应,长期深耕。只有这样,欧美Web3团队才能在中国这片独特的土壤上开花结果,实现真正的全球化发展目标。立即与我们约定会议谈谈您进入中国市场的事!



常见问题答疑(FAQ)


Q1:如何判断一个中文KOL或媒体是否值得合作?

A:建议从以下角度评估:受众真实度(防止刷量)、内容质量、过往合作案例、行业口碑等。可优先选择在微博、B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有影响力的博主或行业垂直媒体如链捕手、PANews 等。


Q2:通过ChainPeak与华语影响者宣发合作有哪些优势?

A:我们作为机构拥有批量议价能力,价格远低于项目方单独对接。长期合作还可享受定制套餐与年度折扣,节省30%以上成本。


Q3:YouTube 和 Twitter 该如何配合使用?

A:YouTube 适合教育类、玩法类、产品类深度展示内容,Twitter 则用于即时信息扩散和引流,两者联动可形成完整投放链路。


您可能还需要这些资源:

查看影响者名单:https://chainpeak.pro/

官方推特:https://twitter.com/chainpeak

全球Kol资源群:https://t.me/globalcryptokol

全球Mod资源群:https://t.me/web3modglobal